浮生杂记

东西方教育应取长补短,实际是个伪命题

Written by 西塞山人

学择新西兰(Choose NewZeaLand)Day274-275

Day274-275(2018年10月22日-10月23日,周一、周二)

  一个移居新西兰2年的妈妈说:女儿不会乘法口诀也挺好。
  
  在我看来,中西两套数学教育方式之所以截然不同,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。
  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的还是考试,而乘法口诀之类高效而统一的演算方法,无疑是实现应试效率的最佳途径。
  而西方数学教育,就我目前的个人体验来看,它更注重的是保护兴趣、在孩子面对实际应用问题时,能够发散性地构建有逻辑性的数学思维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这种方式的平均应试效果,显然是差强人意。
  到底是应试重要,还是发散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?这点真的很难说,孩子数学思维力再强,没有应试标准做评估,又如何体现出来呢?显然这些东西,并不能为孩子将来的层层考试筛选保驾护航。
  孰轻孰重,能下定论的只有每个家长自己。
  对我来说,如今8岁的女儿确实数学运算能力远低于国内同龄孩子。但是她所表现出来的快乐、求知欲、好奇心、学习热情,以及总在变着法子思考各种问题的状态,是我所乐于见到的、满意的一个8岁孩子应有的状态。

  这篇文章引发我另一个思考,某些专家(包括西方)、家长提出的东西方教育应取长补短,实际是个伪命题。
  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东西方教育的出发点完全不同。天朝自隋唐开科取士至今,“学会文武艺、货卖帝王家”仍然是读书人一生不变的追求。某贪官敛财600亿、情妇148个,但凡还处在十年寒窗无人问阶段的读书人,谁没有深受鼓舞?
  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世界本无完美之人或事。一种教育体制,有长处必有其短处,其短处也是因长处而生。以《女儿不会乘法口诀也挺好》提到的乘法口诀表为例,同是阿拉伯数字,英文与中文发音完全不同,英文的发音制约了口诀的背诵。另外,即便可以背诵,西方人会自豪地说:我们不想背这劳什子的乘法口诀表,所以发明了电子计算器!(扬长避短!)
  话说语言班老师教我们听写英文数字,我的头立马就大一圈,更别说用英文来加减乘除了。
  因此,奉劝各位专家、家长不要再煞费苦心研究什么东西方教育取长补短,所谓取长补短,结果是苦了孩子、折腾家长,南橘北枳。
  依我看,这三十年的教改越改越糟糕,越改越没方向,越改越没信心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,咱们不如回到“学会文武艺、货卖帝王家”的起点,老老实实践行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式教育体制,不指望复兴中华文明吧,至少整个社会不会像今天这样礼崩乐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