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生杂记

上海”世外”案件衍生的思考

Written by 西塞山人

学择新西兰(Choose NewZeaLand)Day167-168

Day167-168(2018年7月7日-7月8日,周六、周日)

  7月7日早上5:50,我和儿子重返奥克兰。要问有什么感觉,一句话:“城市回到农村”。

—–话题的分割线—–

  “新闻当然不会死,但新闻在此间也从未活过。”
  6月28日发生那起上海“世外”的砍人(小学生)事件,6月29日早上我坐在电视机前,看不到任何一条新闻,连警方声明都没有一条,仿佛这事从未发生过。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枪击案倒是被报道两次,还做了记者连线。
  不报道砍人事件,据说是为防止他人效仿。问题是,报道枪击案你不怕引起效仿,是因为咱们没枪?可是杀人一定要用枪吗?
  那以后咱们索性只报道歌舞升平的景象,不报道任何恶性事件,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数岂不又能爆涨几十个百分点?中国梦的实现岂不指日可待?
  诚然,有些恶性事件报道不当不仅会引起效仿,还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多伤害。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会同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的课题,我肯定无法解答。我只知道给大家戴上眼罩,要大家装作不知道,这办法肯定不对。

  事件发生后,原定的学生毕业典礼是否应该照常进行,争议很大。我觉得从伦理道德出发,争三天三夜也争不出结果。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讨论:上海教育系统有无突发恐怖袭击的应急预案?

  1. 如果有,并且校方已经遵循这个预案进行处置,那校方不应被指责,接下来我们应该检讨此应急预案本身是否合情合理。
  2. 如果有,但是校方并未遵循,那么校方应该被处分。
  3. 如果没有,从纯技术角度看,学校的处置是不恰当的。大量师生聚集在一处,万一发生后续袭击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延迟毕业典礼,疏散人群,让学生和家长先回教室关紧门窗,同时提升安保级别,组织老师持械(棍棒)保卫校园直至警察到来。因为谁都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人闯入校园发动攻击。
  大城市治安好,导致大部分人警惕性太差,从来不相信会有连续袭击事件的发生
  美国校园门口如果发生枪击,不管死人没,我不相信他们在校园内还照常举行毕业典礼。此类事件发生后,除了抓捕凶手,排除后续可能的威胁是第一要务。在新闻里我们会看到警察会搜索校园,尽管已知的凶手早被击毙。

  静说日本的《日本学校遇袭,师生如何应对?》一文,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参考。(点击这里可阅读此文。